#美食
#农家乐

关于常熟

苏州常熟,简称虞,因“土壤膏沃,岁无水旱之灾”,得名常熟。明代诗人沈玄有两句描写常熟的诗:七溪流水皆通海,十里青山半入城,这样结合起来看,常熟的富裕,风雅,灵秀,便跃然纸上了。
世人知道常熟,大概源于它有着全国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,然而,作为一个曾经在常熟客居过一段时间的人,我知道,它其实是一座值得你去仔细发掘它所有的美好的城:曾赵园初夏时荷花盛开的满池嫣红,深秋的虞山红叶,和隆冬时,铺在粉墙黛瓦的临水民居上的薄雪,和三月护城河边,云霞一样和小桥流水互相衬映的烂漫樱花,还有大名鼎鼎的沙家浜,尚湖,书写着“白发红颜”故事的红豆山庄……
那么,就跟着我,在这个初夏,去一探究竟吧!

蒋巷书院

常熟的时候,已经是下午三四点,于是直奔当晚的下榻地:蒋巷书院。
虽然叫书院,其实是个田园式的休闲度假酒店,以节气和季节为主题,结合江南农村的耕读文化,因为就座落在蒋巷生态园里,所以自然风光也是特别棒,绿树成荫,溪流处处,等走进去,看到满墙的书,又会以为自己到了一个装饰风格清新自然的图书馆。
酒店的大门,典型的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风格,一大两小三口缸里,养着睡莲,营造出虽然小,却精致婉约的意蕴来。
公共休息空间里,到处都是书架,这里陈列的图书有2500册,和市图书馆相联接的图书借阅体系相连接。
书院,真是名副其实了。
干花,茧子,枯莲蓬,棉花朵……插在粗胚的陶罐里,却格外和谐悦目,带着几分恬淡的禅意。
所有的客房,都是以24节气来命名的。
想想,走进一处院落,抬头,看到挂在屋檐下的小牌上,写着“夏至”,“雨水”,“霜降”,“春分”这样的字,心情是不是会突然好起来?
藤制的沙发摆在木质长廊下。要一杯咖啡或茶,窝在这里,能发一个下午的呆,在我想来,如果能下点小雨,听雨点落在芭蕉叶上的声音,那就更好了。

墙上居然是宋人程颢的诗:云淡风轻近午天,傍花随柳过前川,时人不识余心乐,将谓偷闲学少年。

这诗,和眼前能看到的闲暇,周围的绿树碧水,真是无比融合呀!

我会心地笑起来。策划这个书院的,是个妙人呢!今天,就让我也偷回闲,学做个逃学的少年吧!
酒店就在生态园里,黄瓜和小番茄,都是现采来的,清水洗干净就能吃,非常新鲜的味道。搭配咖啡,这样的中西结合,你见过吗?
书院的整个前厅还设置有可容纳30人的小型会议厅,定期举行趣味活动的儿童手工区,专门用于国学教育和研学游的耕读堂,可容纳50人的就餐区,互动体验的茶道区等,能满足各类客人的多种需求。
这排青翠的水杉道,将前厅和客房区分割开来。

女孩子们,穿上白裙子,在这条路上,也可以拍不少好看的照片。
客房区的名字,叫“隐庐”。
踏过这座木桥,便是一栋栋临水而建的独栋小屋了。
房间的套型很多,有亲子套房、家庭套房和情侣套房等。每间客房都设计了单独的入院小路,也都有独立的院子或阳台,若是几个好朋友各带家人出游,住这样的房间,既能“鸡犬之声相闻”,又各自享有私密空间,再好不过了。
石板的小路镶嵌在碧绿如丝的绿草中,篱笆作院墙,野趣横生。
客房简朴明快,每一栋都临水而建,推开门,就能见花,见树,见河流。
在院子里喝茶聊天发呆,看小河流水潺潺,鱼儿轻轻跃出水面,小小蛱蝶飞来飞去。所谓悠闲自在的田园风光,大概就是这样吧。
蓝白相间的设计,清爽简洁,是我喜欢的风格。这样的房间,适合两个好朋友一起住,可以彻夜谈天。
大大的飘窗上,放着茶具,而用来做托盘的,居然是块厚厚的木头,顿显朴拙可爱。
插枝的花花草草,不过是野外随手采来的,配着粗陶罐,却也静物写生画一样,别有意趣。
套间的客厅,大而宽敞。门上缀着风铃,门一动,它也就跟着清脆而小声地响起来,却不扰人,像轻灵的、隐约的背景音乐。
坐着电瓶车,游览生态园。

以前,蒋巷村是江苏远近闻名的贫困村,如今家家都有一幢花园别墅,还有150套公寓供村里老年人免费入住,居住区的绿化覆盖率超过50%,人人有工作,个个有劳保,成为全国闻名的模范村。

这大片绿色的田地,都实行了机械化耕种。
路边的房子上,也有标语:中国要强,农业必须强,中国要富,农民必须富。真是大实话呀!
也是巧合,碰到了村书记常德贵,蒋巷村的掌舵人,坚信“天不能改、地一定要换”,带领村民,一步步把一个出名的穷村,打造成了如今人人羡慕的模范村。老人家已经75岁,精神矍铄,态度谦和,看上去,像个慈祥长者。

如今的蒋巷,生态园里鲜花盛开,绿荫处处,是休闲旅游和农业观光的好去处。
这一大片波斯菊,引得小伙伴们竞折腰。
晚餐的时候,主人客气地说:尝尝我们这里的农家菜吧!

可是看着这些摆盘,做法,盛菜的器皿,这是农家菜吗?这也太精致了吧?!
吃完饭,夜色也开始慢慢笼罩下来。
做什么好呢?还是回房间,洗个澡,泡杯茶,去院子里的藤椅上窝着,听取蛙声一片吧!乡间的夜,时光就是用来虚掷的,不是吗?

泛舟尚湖

传说,姜太公曾在此隐居垂钓,姜太公名字叫姜尚,所以尚湖由此得名。

初夏的尚湖,荷叶田田,芦苇青翠,在碧绿的池杉林中穿行。
尚湖有大片的湿地面积,因而水生动物和鸟类的品种都十分丰富。
看到远处的那些小白点了吗?都是白鹭哦!
池杉林。它们基部膨大,耐湿,在水中也能正常生长,是园林造景的常用树种。不过,最特别的是,到了秋天,池杉的叶子就慢慢由黄变红,斑斓一片。
一直淡定的鸟。它一动不动地停在船头,要不是偶尔晃一下头,我都要怀疑它是假的模型了!
这一颗分岔的,形状特别优美。
草绳扎起的小蜜蜂,小精灵,童趣十足。
这一大片硫磺菊开得正好,适合凹造型。
云崖飞瀑是尚湖的主要景点之一,陡峭的假山上,一挂白练似的瀑布飞泻而下,虽然高度有限,但气势可不小!
拂水山庄是明末清初钱谦益和秦淮八艳之一柳如是的居所。钱谦益官拜礼部尚书,也是当时的文坛领袖,东林党魁,两人结识的时候钱谦益已近60岁,柳如是才20岁出头,“白发红颜”的爱情故事于是名动天下。
在拂水山庄的别馆,听一段苏州评弹。

三弦叮叮咚咚,唱的却是红楼梦中的《紫鹃夜叹》。
新荷初绽,芦苇青翠茂盛,柳树长长的枝条在风里摇摆,突然想起柳永的词来:烟柳画桥,风帘翠幕——这样温软的,明媚的江南啊。

亲眼看一只叫化鸡是怎样诞生的

常熟的特产里,有叫化鸡。
相传在明末清初,常熟虞山脚下有个叫化子,某天偶得一鸡,却苦于没有炊具调料,只得将鸡宰杀去除内脏,带毛涂上泥巴,将鸡放入火堆中煨烤,待湿泥烤干,敲去泥壳,鸡毛随壳而脱,香气四溢,正好隐居在虞山的大学士钱牧斋路过,闻到香味就尝了一下,觉得味道独特,回家命家人稍加调味如法炮制,味道更是鲜美无比。后来,这种烹制方法就在民间流传开来。
生鸡先加各种调料腌制几个小时,在烤制之前,还要往鸡肚子里塞上各种香料,搭配一块五花腊肉,以便更入味。
先裹一层荷叶,再裹一层高温纸,再裹一层荷叶。
用绳子扎得四四方方,裹上泥巴,修整成型。
送进烤箱,若干时间后取出来,隔着厚厚的泥都能闻到扑鼻的香气哦!
怎么吃?先把泥壳在地上摔碎,解开绳子,再一层层剥开荷叶,高温纸,荷叶,就可以吃了!
从热气腾腾的叫化鸡身上撕了个鸡腿下来吃,非常嫩而入味,简直不能更好吃了!

花开嫣然的茶,和午餐

花开嫣然慧所就尚湖风景区水街上。

走进去,水街也真是名副其实,一湾流水从小街上曲曲折折地流过,所有的房子都分建两边,衬着绿树,红花,攀在墙上的青藤,就生出了无数婉转的意蕴来。

这就是花开嫣然,九曲小桥通向餐厅,水中种着睡莲,缸养荷花,清新雅致。
有几朵莲,开得正好。
不急着吃饭,先欣赏一场茶艺。

两个娴静秀雅的女子,一个解说,一个表演,真是赏心悦目。
展示茶具,烹煮泉水,烫杯,装茶,冲水……一整套动作,如行云流水。
精致的江南风味的菜肴,我这样从小在江南土生土长的人,自然是喜欢的。不过,就算是来自其他省份的小伙伴,也都夸好吃。
清鸡汤。一点也不油,喝一口,用江南的方言来形容,就是“鲜到眉毛都掉下来”~
鱼头汤比起鸡汤,鲜得又不一样哦!
蛋黄龙虾。

我能说,裹在外面的那层咸蛋黄,比龙虾还好吃吗?
里面的馅,是核桃。咬一口,肥美鲜甜。

十里青山半入城

从元代开始,常熟跨山筑城墙,虞山部分进入城内。明沈玄说:七溪流水皆通海,十里青山半入城,这十里青山,就是虞山了。

虞山上,苍松翠柏,名花珍禽、幽洞深涧,寺宇园林,名人石刻,星罗棋布点缀于山林之间。一座虞山,撑起常熟颜值的半边天,真是一点都不假。

西城楼阁建于明嘉靖时期,虞山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站在城墙底下望上看,巍峨高大,青藤爬满墙面。
大石山房原是虞山琴派创始人严天池的父亲严讷的书房,回廊曲折,亭台精致,芭蕉和绿树点缀期间,真是个读书的好地方。
几个为景区种花种草的老人在忙碌着,看到我,热情地招呼我给他们拍照。
登上城楼,可以远眺常熟城区。
剑门,在虞山中部最高处,以石景著称。虽然海拔只有261米,但山道崎岖,山石险峻,时而怪石临空,让人简直有“蜀道难”的感慨。
虽然只有短短十多米,但台阶陡峭,要非常小心。
怪石嶙峋,明明山并不高,却因这些石头,有了壁立千仞的感觉。
站在窄窄的平台上,整个尚湖尽收眼底。
传说这道裂缝,就是吴王夫差试剑的地方,一剑劈下,山体裂成两半,剑门也因此得名。
沿着山道往左,就是藏海寺。
这是座历史悠久的寺庙,宋代原为觉海庵,明代称“拂水东庵”,清初顺治时更为今用名。
寺庙依着山势而建,黄墙红门,甚是气派。走进去,香雾缭绕,梵唱阵阵,古刹净地的气氛就扑面而来了。
这道小红门,若是冬天大雪,该是十分上镜的。
下得山来,就是言子墓。
言子名偃,字子游,常熟人,春秋时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。孔子授徒,分各种专业,这些专业中,各有优秀学生十名,后人称为“十哲”,言子也列位其中,又称“孔门十哲”。
言子墓就在虞山下,旁边就是车水马龙的大马路,拐上来,就是清幽一片,这也是虞山的妙处所在,不过三五分钟,就能从热闹的街市,进入青翠茂密的林木间。
沿着这条山阶,也能一直爬到虞山顶上去。
憨态可掬的小石狮子,因为年代久了,棱角渐渐模糊圆润,看上去别有一番趣致。
左为言子,右为孔子。
整洁,温润的江南小城。

和颐至格的住,和香格里的吃

晚上住的,是和颐至格酒店。就在常熟城区,交通方便。
作为一家商务型的紧凑酒店,和颐至格的性价比相当不错,床品布草也很有品质,值得推荐。
还送了欢迎水果。葡萄甜,芒果香。
宽敞的早餐厅。
免费的自助洗衣房,洗衣机,烘干机,整烫机一应俱全,还有沙发,客人在等衣服清洗的同时,可以上网打发时间。
晚餐,则是在常熟香格里酒店,以做粤菜出名,菜品非常精致讲究,甚至能吃到正宗东南亚风味的肉骨茶哦!十分推荐!
吃完饭,散步到通江路。

典型的江南临水建筑,小河蜿蜒,青石板的街道在夜色里,泛着油润的光。
小城也很时髦,河边的酒吧里,颇为热闹,见我们提着相机,他们热情地和我们攀谈起来。

早晨,从一碗蕈油面开始

常吉面馆可是大大有名,连陈佩斯,杨立新这样的名人来到常熟,都要特地找过来吃一碗面。
店堂不大,却整洁干净,人客川流不息,生意非常好。
面的浇头各种各样。红烧牛肉,响油鳝糊,冬笋肉片,酸菜鱼片,猪肝,虾腰……名堂繁多。然而来到常熟,怎么能不吃一碗蕈油面呢?我果断点了这个。

要什么,敞开式厨房马上给你现炒,新鲜热辣。
煎炸的大排,用剪子剪成长条,方便吃客。这也十分新鲜。
我点的蕈油加鳝丝面。
蕈是一种野生菌,而松树蕈则是常熟虞山的特产,用蕈油作为面“浇头”的蕈油面,鲜美异常,非一般菇类可比。蕈油面最早只是常熟兴福寺和尚食用的一道素食,后来得到了食客们的青睐。1947宋氏姐妹游罢兴福寺,一碗兴福蕈油面端上桌,清香扑鼻,宋氏姐妹品尝后赞不绝口,于是更是名声在外了。
热情的老板娘听说我们是来旅游的,还加送了鳝段和熏鱼。

方塔园学习拓碑

方塔园为常熟标志性建筑,系在宋代古迹上新建的古典园林,因园内有方塔而得名。方塔与宋代古井、古银杏并称为“园中三宝”。

在园子里,不论哪个角度,抬头都可以看到方塔。
方塔园还是常熟市碑刻博物馆,古迹林立,前人的碑文琳琅满目。
于是我们在这里,学习如何拓碑:即把石碑上的字,印到纸上来,以便于临摹学习。这也是古代文人常见的学习书法的手段。

先把宣纸蒙在石碑上,刷子沾水均匀打湿。
再用报纸把水份稍微吸干。
再用刷子轻拍,把蒙在字上的纸拍得塌下去,形成空间。
包着棉布的软布包,沾上墨,均匀轻拍纸面,拍一遍,歇一阵,要拍好几次,直到整张纸全部变成黑色,只留下白色的字,才算大功告成。
我拓的,是褚遂良的《兰亭序》,不过带回家的,却是清代大书法家王文治的《琉球国书》。
宋代古井。
古银杏。
到了深秋,金黄的银杏就成了方塔园的一大景观了。
参天的香樟树下喝茶聊天的老人们,让我觉得这里有种成都一样的悠闲风范,恨不得马上退休,来这里定居……

一碗馄饨当午餐

一碗馄饨就在通江路边,典型的常熟老城区,店面看着不起眼,生意却极好,所有的位置几乎都是满的。
不过馄饨真是好吃,我点的是荠菜肉馅的,那叫一个鲜美!
他家的绿豆汤也是一绝,加入紫米饭,稍硬,却有嚼头,还有蜜枣和冬瓜糖,再掺入一点薄荷水,清凉解暑。

清丽婉约曾赵园

曾园于清同治时为曾家所购置,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、翻译家曾朴曾在园中度过他的少年和晚年。
赵园又名水吾园,同治光绪年间,归辞官寓居常熟的阳湖人赵烈文将园重加修治。
2005年1月,两园经过修整合并对外开放,并称曾赵园,园内亭台楼榭错落有致,花木扶疏,步移景换,是一处十分美妙的所在,尤其到了夏天,满园盛开的荷花,使它成为常熟摄影爱好者最喜欢的景点。
初夏,园林到处一片绿,不过我却能辨认出期间的各色花树来:紫阳花,腊梅,杜鹃,牡丹……
江南可采莲,莲叶何田田,鱼戏莲叶中。
地势虽不高,因着假山叠置,看上去却也有点巍峨的气派。
碰到个可爱的小男孩。
还有古装的妹子来当模特。
找个天气凉爽的天,等荷花开了,穿上汉服,来这里拍一组人像也不错啊!
莲花过人头。
石榴也不甘寂寞地开着。
孽海花的作者曾朴的居所。

这里还有一颗400多岁的红豆树,据说每二十年才开一次花。
一个下午,一杯茶,对一池新荷,满怀清风。

如此,正好。

本游记著作权归@豆小蔻所有,转载请联系作者!